2015/03/06
訓練:動態恢復、有氧
時間:50分鐘+1小時
地點與方式:室內、固定式訓練
訓練內容:
80-90 rpm,ZONE1-2
訓練狀態
連續2天辛苦的訓練,今天是該放鬆一下了。清晨輕鬆隨意的踩踏,下午有氧,結束後伸展。2次練習結束後最幸福的時刻:享用悠閒早餐與幸福晚餐。:)
2015/03/07
訓練:FTP
時間:4小時06分
地點與方式:三和電視轉播站;爬坡、公路
訓練內容:
30min 熱身
3 x 20min@zone 4-5
35min@zone 2
30min 緩和
訓練狀態
以20分鐘為單位爬坡,共3趟,第四趟隨意爬坡至山頂。開始的第一趟就覺得疲勞還沒恢復,有深沉的無力感。不過主要的3趟訓練,還是都達到預設的標準,只是數據沒預想中漂亮,辛苦感覺卻超乎預期,當下推測應該是之前的疲勞還沒恢復的原因。第4趟一開始就感到血糖過低,只能放慢速度,幾乎已是以龜速往上爬。維持這樣的狀態,一段時間後,逐漸恢復,可以騎出較大的功率,約在有氧的區域,要是稍微快一點,又馬上會出現衰竭的情況。很典型補充不足的症狀,發生時間約在訓練2.5小時左右,這一個情形應該是肝醣用盡後的反應。據此推測所以今天前段的訓練會覺得辛苦應該是前一天肝醣補充不夠所致。
而關於補充、應養攝取、"運動員的體重控制"(我強調是運動員)真的是很複雜的一門學問,學理不難,操作上卻有很大的難度。少吃補充不夠,多吃怕胖,要減重、要訓練,能量與營養的攝取和消耗的掌握拿捏,如何恰到好處?這2年,我親身操作過幾種飲食法(低脂高碳水化合物、低醣、無醣),發現其實沒有絕對與必然,重點是適不適合自己。但是有一點是確信的,運動員的營養與體重控制不同於一般大眾。
然而,現在網路媒體上看到的卻都將之混唯一談,甚至文中更有許多錯誤,或者翻譯或轉貼一篇相關文章,冠上吸引人點閱的漂亮標題,對於內容的適合性與正確性卻沒有盡到查證的義務。每次我看到這樣的文章,總是書空咄咄,或對著身邊的人嘮叨、碎念,無可奈何。所以,建議各位,對於如此類的文章,請保持懷疑與挑戰的態度。也建議各位,若想要了解相關的知識要由書籍開始,最好是教科書,雖然無趣、艱澀了一點,但是卻是比較正確的。
恢復補充、肝醣、體脂、體重
最近又開始得每天清晨練習之前上體重計了,總是要上去下、上去下來,重複個幾次才甘願相信與接受70KG的事實。一直以來體重永遠都不會是我的問題,總是可以隨心所欲,但是隨著年紀增加,去年年初開始已經變得不是如此。昨日無意間看到2010年自己比賽的照片,驚覺地想起:天哪!!!我那時候體脂好低,比賽體重只有62Kg,平常可輕易的保持在65Kg左右。所以,早些年,我也曾說:我不用特別的注意飲食...,只要接近比賽稍微注意,就可以達到完美的體重與很低的體脂率。這樣的話,現在想想,當時真是不懂事,有些事情就是要自己遇到了才可以體會,年齡就是這樣一件事。年紀越增長,要保持競爭力,要付出的,一定必須要做的事,比年輕時多太多、太多了。![]() |
回不去的體脂狀態
2010年比賽照片中腿部的肌肉線條明顯,可見當時體脂肪是很低的。
|
然而,現在網路媒體上看到的卻都將之混唯一談,甚至文中更有許多錯誤,或者翻譯或轉貼一篇相關文章,冠上吸引人點閱的漂亮標題,對於內容的適合性與正確性卻沒有盡到查證的義務。每次我看到這樣的文章,總是書空咄咄,或對著身邊的人嘮叨、碎念,無可奈何。所以,建議各位,對於如此類的文章,請保持懷疑與挑戰的態度。也建議各位,若想要了解相關的知識要由書籍開始,最好是教科書,雖然無趣、艱澀了一點,但是卻是比較正確的。
范老師加油
回覆刪除謝謝你喔!!!一定會繼續加油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