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7日 星期五

為電競而生

      ROG Phone 6D Ultimate 身為一款電競娛樂手機,我總不能一直拿來當戶外活動的手機使用,還是得讓其可以一展長才。本職是一位老師,但同時又是一位運動員,我有時間玩電競遊戲嗎?其實,大約從2016年起,我就天天上線玩電競遊戲了,而且大部分的時候還一天玩二次,早上5:30、下午5:30各一次。關注我的朋友應該有人想到我玩什麼電競遊戲了,是自行的訓練軟體兼電競遊戲:Zwift。簡單介紹一下這套訓練軟體:隨科技日新月異,自行車功率計、智能式訓練台、攜帶式生理監控裝備等自行車訓練器材越來越普及且開發完整,騎士騎乘的各項數據都可以及時被收集運算後即時呈現,加上傳輸技術進步,資料傳輸即時、穩定性高等因素。就誕生了這類互動式線上虛擬實境的軟體,透過電腦、平板、手機等連接自行車功率計、心律、智能式訓練台所得實際騎乘的即時數據,模擬坡度、地形路面、空氣阻力等參數,進行虛擬的騎乘,且可以 連線全世界的騎士進行線上比賽、約騎或執行訓練計畫。

      剛開始我都是用電腦或筆電上線這款訓練軟體進行訓練或比賽,後因便利性比較高關係就都用手機來上線。電源線一接,app打開,就可以始。回中部老家也可以上線訓練,只要有訓練台(非智能式也可)與單車+藍牙輸功能的功率計即可。但這樣也有其缺點:他牌手機螢幕小、時間長手機發燙以至於畫面頓挫延遲(用筆電也是有發燙的現象)、有電話撥入時就會跳出畫面。如果是在訓練模式或是進行一般騎乘這都影響不大,如果是發生在線上比賽的時候,哪怕只是一秒,就整個掉出集團,有玩過的都可以深刻體會到,Zwift線上競賽掉出集團要追回是有多難的事!另外,用它牌手機進行線上比賽時最困擾的問題就是網路斷線發生。

拍攝於2020年使用手機進行線上騎乘的照片

      拿到ROG Phone 6D Ultimate後,我馬上就想到要用這款電競專用的手機來騎Zwift,那會是怎麼樣的情形?真的很期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我是一試成主顧,手機發熱、延遲、斷線等情形都不會發生,就算這一天是5小時連續的訓練又比賽騎乘也是完全可以應付。而且在參與線上比賽前,在遊戲控制面板中可以控制手機資源的分配、阻隔來電等功能,比賽過程中也不會有電話撥入而跳出遊戲的問題發生。優質的環繞音效,讓線上騎乘的風切、震動、機械摩擦、路邊觀眾的喧囂等聲音更加立體,訓練更增添一點真實感。遊戲精靈控制台以可直接開關畫面錄製,這一個功能我個人也覺得方便,有時候比賽後回看一過程,可以看到對手到底做了什麼?攻擊時機與力道、在集團裡的狀態等競賽分析,對於有參與自行車電競的選手應是更為的實用。

      流暢的遊戲體驗最大的原因還是得歸功ROG Phone 6D Ultimate的硬體:「天璣 9000+」、16GB「LPDDR5X RAM」記憶體以及 512GB 超大儲存容量的「UFS3.1 ROM」。另外,6.78 吋 E4 AMOLED 顯示面板且有165Hz 螢幕更新率讓畫面操作流暢且顯示色彩頂尖水準的表現。
 

      外掛式配件「空氣動力風扇6」,直接透過致冷晶片與離心風扇替手機降溫,散熱效果十分顯著,還有「空氣動力散熱閥」才是最大的秘密武器,只要將風扇安裝在手機上,散熱閥開孔就會自動開啟,涼爽風直接吹入手機內,針對CPU降溫有效提升降溫效果。 
   散熱孔(圖片取至ROG Phone 6D Ultimate官方網頁)與裝上空氣動力風扇後的顯示畫面

玩機手冊的功能說明: 


登入之後的畫面,顯示連結配對裝置


遊戲畫面中由右上角滑動即可打開遊戲精靈控制台,可直接控制以下:

1. 調整系統效能:通常我會開到最高效能
2. 來電阻擋:很重要的功能!不用擔心比賽到一電話撥入後跳出遊戲畫面。
3. 錄影:錄製線上比賽影片。
4. 直接調整音量、亮度等各種操作。

    最後,在訓練後特意參加了一場活動,距離約15.3公里左右,並按下錄影錄製過程,會分享在粉絲頁,讓有興趣的朋友在前往觀看,連結如下:https://www.facebook.com/yung.yif/videos/649062726989245

    農曆年前,小年夜當天早上,下午我就會從台東開車回到彰化。當天預計做完訓練課程後,接著騎一場活動Tour de Zwift 2023 stage 4,路線是英國London Loop;考量訓練結束還要長途開車,所以原本是預計穩穩地騎完,但是線上團體騎乘跟實際的約騎一樣,哪有這麼客氣跟你在穩穩的騎!3、2、1開始,速度就不慢了,我提速到集團前方,沒有特別的想法,只是想保持在前面的小集團直至完成。約4分鐘左右一位美國的騎士以很快的速度脫離集團,但他的推力比沒有很大,所以我判斷他是一個高大且絕對功率輸出很大的騎士,在前面的平路與緩坡路段很有優勢,爬坡就不一定,但London Loop的爬坡BoX Hill不長,約6分鐘左右可以完成,我的優勢也不明顯(雖然設定要穩穩騎,不要比賽,但看到有人噴出去,心裡還是不自覺的盤算了起來。)6:11與實際比賽一樣,習慣性的領著集團追趕,穩穩接上後,退至集團中間稍稍緩口氣。豈知才過了一分半,7:40左右的緩坡路段,這位騎士又再度加速出去了,我猶豫了一下便追了上去(至此以後,完全把待會要長途開車這件事放到一旁了),二個人瞬間把集團拉開10秒,我們開始輪流領騎,並一直維持著差距進入BoX Hill爬坡段。我提速領騎試著擴大與集團的差距,15:40秒另一位美國騎士追上來後馬上攻擊出去,原本跟在我後方的選手也跟出去且開了秘技接上前面的選手,由於我領騎時間較長,已經覺有點極限,無法突然加速跟上,又沒有祕技可以使用,所以嘗試著維持穩定的瓦數輸出慢慢地追上。眼看要接上領先的二位選手之際,但他們察覺後馬上瞬間加速再度拉開距離。進入登山點前的緩坡路段,接著就是下坡與平路,雖然過登山點只落後2秒,但因為前方二人可以輪車且其中一人絕對功率大的優勢,所以便再也沒機會跟上了,看著前方二位在下坡後瞬間消失在眼前,就只能盡力的自己騎完,最終約落後10秒以第三位通過終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