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躺在地上如電影鋼鐵人受損故障後,依序確認系統的運作正常與否:頭部最先著地,撞到了,有點頭暈,還好有安全帽,應該有一點腦震盪。左邊沒問題。右邊受傷了,還可以動。手肘應該有擦傷,但應該不影響...,逐一的評估自己的身體。接著,爬起來坐在地上,還是覺得頭暈,應該是有輕微的腦震盪,錯不了!
休息幾分鐘後,站起來,撿回水壺,檢查單車。發現,變把擦傷了,車架無恙,較嚴重的是後變速器上有撞痕,且往輪子的方向傾斜,但看不出來是後勾爪或是後變撞彎。
可惡!接下來的訓練怎麼辦?還一座山...。心理對於訓練無法繼續,一直耿耿於懷。
接著,我嘗試修復機械的問題,用力地的扳動後變,讓他盡量地回到原來的位置,讓我可以騎下山回家,或是繼續接下來的訓練。調整完畢後,跨上單車,小心翼翼地繼續通過濕滑崎嶇的路段下山,沿路地的每一個震動,都感覺腦袋也跟著在晃。
該繼續訓練嗎?或是回家?在下山的途中,這兩個念投開始在心裡拔河。
下到山底,我開始嘗試繼續訓練,往上爬另一邊的山路,幾分鐘後,頭部實在很不舒服,而且後變速器也不太靈光。此時腦中出現了一句話: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材燒,遂決定掉頭回家。
回家後,發現安全帽摔裂了,而且是太陽穴的位置。心裡暗自心驚:還好我一直都戴著安全帽,不然一定頭破血流,倒在那山徑上,三天後才會有人經過發現...。
清理傷口,整理完一身的狼狽,一邊吃午餐一邊想著:對於騎車、比賽、訓練如此的義無反顧與堅持,這到底是怎麼樣的偏執?明明知道那路線一定很滑,為訓練的效率還是去了;明明已經摔傷,有輕微的腦震盪,車子也已經故障,竟還擔心著訓練因此受到耽擱與影響,嘗試著完成預定地練習。這或許是要成為一個優秀自行車選手必備的特質吧!長時間的忍受痛苦,與不舒適奮戰,風雨、泥濘、傷痛都是一部分,習以為常了,方有機會出類拔萃。
| 我喜歡這樣的小徑,但是春天總是特別濕滑 拍完這張照片沒多久就摔車了 |
2015/03/29
訓練:爬坡
時間:4小時32分07秒
爬升:1932公尺
訓練內容:30-40分鐘,4趟,Zone 3-4 ,爬坡訓練
訓練路線:知本電台、利嘉林道
訓練狀態與結果:
第一趟的爬坡:由知本樂山方向上知本電台路段,路面過於溼滑,所以有一段牽車,未能達到設定之功率區間,若拉掉牽車的部分,則有完成設定目標。第二段爬坡:由台9線方向上知本電台,做出不錯的水準。
第三段爬坡:利嘉國小上利嘉林道,前段也都達到設定的區間,後段在陵線的路短發生摔車。
第四段爬坡:摔車因故,無法繼續。
| 摔裂了,剛好在太陽穴的位置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